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
建筑业生产是由劳动者利用机械设备与工具,按设计要求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制作,从而生产出一定的产品,这使它具有工业生产的特征。但是,它又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工业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因而是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
其主要特点是:①固着地上,不能移动;②复杂多样,彼此各异;③形体庞大,整体难分;④经久耐用,使用期长。
建筑业产品的这些特点,又造成了建筑业生产上的一系列特点,主要是:①生产的流动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人员和机具,甚至整个施工机构,都要随施工对象坐落位置的变化而迁徙流动,转移区域或地点;二是在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和机具又要随施工部位的不同而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流动,不断地变换操作场所。为了适应施工条件的经常变化,施工机具多是比较小型或便于移动的,手工操作也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业技术的发展。②生产的单件性。由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功能要求不同,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异,每个工程都各有独特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产品价格也必须个别确定并单独进行成本核算。③生产周期长。较大工程的工期常以年计,施工准备也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在生产中往往要长期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不可能在短期内提供有用的产品。④露天和高空作业多,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大,质量和安全问题突出。
建筑业的产品转给使用者之后,就形成了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它是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进行生产的手段,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把建筑业与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并列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
近年来,文化地产时常被人提及。与房地产传统开发模式以“建筑”为核心,文化和概念仅作为营销手段不同,文化地产是以“文化和生活方式、居住理想”为核心,用文化提升固化建筑价值。
具体而言,文化地产是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是用文化引领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的系统工程,文化地产就是要把“死建筑”变成“活建筑”。
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性产业。2012年以来陆续发布实施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进一步将我国文化产业推向高潮。《规划纲要》提出以重点工程带动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九大重点工程,并细化分解为50项重点项目,包括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出版博物馆、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国家民族博物馆、新闻博物馆等。
最新调研显示,在“限购、限贷、限外、限价”为特点的房地产宏观调控背景下,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进入阶段性低迷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让地产和文化“联姻”,或许就是房地产下一个方向和目标。目前,以凤凰股份、瑞安房地产等为代表一批企业,另辟蹊径,借助特有的文化优势,大力推行文化地产的建设。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将为后续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经验借鉴。
“十二五”期间,国内文化产业将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期,作为文化产业的物理载体的文化地产亦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
现代建筑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要求大量兴建房屋,促使原来分散的手工艺人为包工头所雇用而产生了专业的建筑承包商。在股份公司产生和信用制度发展后,又出现了为市场建筑整排房屋或建筑整个市区的商品化生产经营方式。
在中国,1840年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及其经济势力的侵入,通商口岸出现了外商经营的营造公司,带来了资本主义建筑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一些与外商接触较早的包工头逐步变成建筑业的厂商。上海出现最早的建筑承包商是1880年前后创办的“杨瑞记”营造厂,它在1891年承包了上海的江海关大楼工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建筑业也渐渐兴盛起来,并有能力承包高层建筑(如上海的17层中国银行大楼工程)。但总的说来,中国建筑业还很薄弱,1934年是抗日战争前中国建筑业发展水平最高的一年,据估算,其净产值在国民收入中也仅占1.4%。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和发动的内战更使建筑业日趋凋敝。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满足经济恢复和建设的需要,逐步组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施工单位。1956年5月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和《关于加强设计工作的决定》后,建筑设计和施工在技术上得到发展,组织上得到加强,建立了各类专业设计与施工机构,工厂化和机械化施工也取得了进展。到1985年,全国共有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勘察设计机构3000多个,勘察设计人员达30多万人;全民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平均每个职工技术装备达2494元,平均每个工人的动力装备为 6.2千瓦。繁重的体力劳动大都已为机械所代替,大中城市的大型建筑工程,也已采用工业化的施工方法。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1978年以来,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8%增加到了7.0%,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2006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975亿元,比上年增加6423亿元,增长18.6%;完成竣工产值26051亿元,比上年增加2185亿元,增长9.2%;建筑业增加值81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2006年,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上缴税金1404亿元,增长21.0%。2006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30015元/人,比上年增长10.8%。
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582亿元,同比增长22.7%。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3%。全国建筑业企业总收入27624亿元,同比增长26.6%。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58亿元,同比增长44.5%。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2007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为11.9%,全年增幅预计不低于10%。而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看,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总体保持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大。根据中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
【本文标签】 杏鑫登录测速 杏鑫登录测速-杏鑫注册登录代理-杏鑫娱乐平台游戏设置-百度推荐
【责任编辑】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
13063968696